商务部召开商务领域推进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专题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3-09-08 11:04:56     作者:周乐    

      【束珏婷】: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商务部专题新闻发布会。

今天上午,在商务部指导下,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商务主管部门,在北京共同签署了《深化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商务发展合作协议》。相关的消息稿我们已经在商务部网站发布,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周强先生、上海市商务委主任朱民先生、江苏省商务厅副厅长吴海云女士、浙江省商务厅总经济师朱军先生、安徽省商务厅副厅长黄英女士,请他们为大家介绍商务领域推进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下面首先请周强先生作介绍。

      【周强】: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刚才,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商务主管部门共同签署了《深化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商务发展合作协议》,我向大家简要介绍相关背景和总体的考虑。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其中,特别提出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在维护全国统一大市场前提下,优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工作。商务部高度重视,在实践中充分认识到,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是推动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有效途径,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举措。

      从发展现状来看,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三省一市共同把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的文章做好,共建“一张网”,共绘“一幅图”,共下“一盘棋”,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仅可以共享发展红利,更能为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开辟道路、创造条件、积累经验。

      从工作实践看,近年来,商务部指导长三角地区商务主管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要部署,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完善工作机制,搭平台、作示范、增动能、保安全、立标准、优环境,推动区域经济健康有序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程度不断提高,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对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工作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贯彻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总体工作方案和近期举措的通知》,要求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今天,三省一市商务主管部门共同签署了《深化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商务发展合作协议》,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是在商务领域深化区域合作的新实践。根据合作协议,三省一市将坚持“立足内需、畅通循环,立破并举、完善制度,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系统协同、稳妥推进”的基本原则,重点在推进市场规则制度共通、商业基础设施共联、商贸流通体系共享、农产品产销协作共赢、供应链区域合作共促、市场消费环境共建等6个方面开展合作,以建立完善工作会商、信息交流、数据共享等机制为保障,合力推动大开放、促进大流通、形成大市场,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谢谢。

      【束珏婷】:谢谢周司长的介绍,下面请朱民先生作介绍。

      【朱民】: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程度、城市化水平较高的经济中心城市。按照国家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要求,在商务部的指导支持下,上海会同兄弟省市着力推进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

      一是持续深化开放引领作用。高标准推进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建设,牵头成立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相关案例入选服贸会发布的最佳实践案例。推动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加大在长三角地区投资布局。

      二是持续激发区域消费活力。联动长三角开展促消费活动,依托“五五购物节”平台,促进上海与国内其他城市消费往来。根据大数据监测,上海与其他城市消费往来中,长三角城市占比近4成。发挥进博会促消费作用,通过“展转保”“展转跨”推动展品进入国内市场,推动虹桥品汇、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在长三角城市累计设立34个分销中心。上海牵头制定《“长三角地区异地异店线下退换货”服务承诺工作指引》,目前长三角地区无理由退货承诺单位33万家。

      三是持续强化贸易功能和设施建设。上线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专区。2022年,长三角地区约1000家企业通过“单一窗口”在长三角口岸完成货物申报,今年上半年长三角货源占上海口岸近8成,上海口岸为全国贡献了35%以上的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上海港与长江流域12 个港口建立“联动接卸”外贸货物物流服务新模式,为企业的降本增效提供了支持。

      四是持续探索市场规则统一。建立长三角区域标准管理机制,共同启用“310”编号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相关的地方标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已有38项制度创新经验正向长三角和其他重点区域复制推广。三省一市在科创板挂牌上市236家硬科技企业,占全国比重47.1%。

      刚才,三省一市共同签署了《深化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商务发展合作协议》,我们将按照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在商务部指导下,把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作为强化上海“四大功能”的重要支撑,着力打造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一是共同打造大平台。高水平推进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建设,开展制度型开放压力测试。二是共同推进大开放。推动更多优质外资项目落地,加强长三角三省一市“走出去”综合服务能力。三是共同建设大市场。建设长三角联动促消费平台,打造长三角消费新地标,促进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发展。

      【束珏婷】:谢谢朱主任的介绍,下面请吴海云女士作介绍。

      【吴海云】:近年来,江苏省商务厅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讲话和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围绕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努力推进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商务领域发展合作。

      (一)协同加强统筹谋划,完善顶层设计。认真谋划商务领域推进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新一轮三年行动计划,参与编制《2022年长三角商务发展报告》,参与起草《江苏省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3年工作要点》和《工作计划》,确定16项商务部门重点工作任务。

      (二)合力健全流通体系,激发消费动能。策划办好“苏新消费”四季购物节,共同打响“满意消费长三角”品牌。以南京、苏锡常都市圈建设为载体,实现商业基础设施有效联通。推进长三角区域老字号领域市场合作、农产品产销对接和供应链区域合作等。

      (三)共同打造重大平台,推进创新升级。发挥准主场优势,连续五届参加进口博览会。组织举办“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高峰论坛”,推动长三角开发区共建,“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成为省际共建产业合作示范园。指导省电子口岸公司完成长三角“单一窗口”客服工单系统对接,实现长三角地区客服工单一体化。

      (四)合作畅通规则制度,扩大市场开放。出台《江苏省商务厅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办法》,确保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商务领域全面深入实施。建立涉企优惠政策目录清单并及时向社会公开,全面清理歧视外资企业和外地企业、实行地方保护的各类优惠政策。积极推进《江苏省外商投资条例》立法,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

      下一步,江苏省商务厅将在商务部指导下,认真贯彻“三省一市”《深化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商务发展合作协议》,立足江苏实际积极发挥商务部门职能作用,进一步推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束珏婷】:谢谢吴副厅长的介绍,下面请朱军先生做介绍。

      【朱军】:今年是“八八战略”发布20周年。20年来,浙江全面、深入贯彻党中央精神,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和推进“八八战略”,推动浙江大地发生了系统性、整体性的精彩蝶变。20年来,浙江坚持久久为功,按照2019年商务部与“一市三省”人民政府签订的《长三角地区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合作备忘录》明确的合作机制、内容和措施要求,与沪苏皖商务部门共同推动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

      (一)建设共联互通商业设施,促进区域市场一体发展。据不完全统计,这几年来,浙江每年商贸流通领域的投资都逾千亿元以上,为浙江构建开放、包容的高水平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注入了多元化发展动力。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中,浙江通过多渠道引资,15个示范县商业基础设施密度提高了10个百分点以上,建设了一批共享式物流配送体系,提升了县域流通小循环对接区域大循环的能力。

      (二)加快供应链创新发展,提升产业分工合作水平。近几年来,浙江充分利用数字经济改革成果,鼓励、支持全省商贸流通和供应链企业,加快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传统商贸企业向供应链企业转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跨区域经营能力。深入推动一市三省驻外商务代表合作,以信息、平台等资源共享,协同开拓海外市场、协同推进产业链招商,提升了长三角区域内产业分工协作水平。

      (三)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携手推进区域共富。连续13年举办长三角地区农产品产销对接洽谈会,先后支持300多家农产品流通企业在安徽等地建设生产基地,打造产销一体的农产品流通区域合作新模式。同时,我们在省内特色农产品主产地和沿上海周边市县,建立保供上海市场的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不断拓宽长三角三省一市农产品双向流通渠道,丰富了区域居民农产品供给,促进了区域农业效益和农村居民收入双提升。

      下一步,浙江省商务厅将在商务部指导下,持续深入推进“三省一市”《深化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商务发展合作协议》,在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应对国外重大经贸风险挑战等方面,建立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合作,携手共同建设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提升民生福祉。

      【束珏婷】:谢谢朱总经济师的介绍,下面请黄英女士做介绍。

      【黄英】:近年来,在商务部的精心指导下,安徽省商务厅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等部署要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与沪苏浙商务部门深化务实合作,携手共建区域“大市场”,共促区域“大流通”,共赢区域“大开放”。

      (一)聚焦基础设施,强化互联互通。以“融圈进群”为方向,推动合肥都市圈与上海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等联动发展,支持滁州、马鞍山、芜湖、宣城深度融入南京都市圈。深化沪苏浙城市与皖北城市结对合作,推动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宁马宁滁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等跨界区域率先突破,打造长三角高质量承接产业转移优选地。

      (二)聚焦消费提振,强化协同推进。相互支持举办“品质生活·徽动消费” “上海五五购物节”以及中华老字号博览会等促消费活动。打造长三角地区绿色农产品优质供应基地,推动安徽30%以上优质粮油初级产品、32%以上农产品加工品销往沪苏浙地区。开展“满意消费长三角”行动,共建放心消费商圈、商场、街区、“长三角实体异地异店退货联盟”等。

      (三)聚焦开放平台,强化务实合作。共建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共享平台资源。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162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21项为全国首创,6项在全国复制推广,7项入选《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2023)》创新案例。10家国家级经开区与沪苏浙开展园区合作共建。中钢粉体等11个项目入驻马鞍山青浦工业园、总投资196亿元。第五届进博会安徽累计成交21.97亿美元、同比增长6.5%、高于全国2.6个百分点,荣获进博会五周年“突出贡献奖”。

      (四)聚焦贸易投资,强化同频共振。邀请长三角地区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等参加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签约外企项目31个、总额324亿元。实施“徽动全球”万企百团出海行动,2023年1-7月,安徽货物贸易出口2993.7亿元、增长12.6%,增幅高于全国11.1个百分点。2022年以来累计组织安徽18家企业、60个海外仓上线浙江“海外智慧物流平台”,2023年1-7月,安徽跨境电商交易额218亿元,增长33%。

      下一步,在商务部精心指导下,安徽省商务厅将携手沪苏浙商务主管部门认真落实“三省一市”《深化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商务发展合作协议》,在协同创新产业体系、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共建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方面积极发挥商务作用,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束珏婷】:谢谢黄英副厅长的介绍。下面请大家围绕今天发布会的主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下面请提问。

      【新华社记者】:刚才周司长提到,率先开展区域市场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请问区域市场一体化如何带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商务部下一步将如何进一步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

      【周强】:谢谢您的提问。我国地区间的禀赋资源和发展水平并不一致,建设统一大市场需要系统协同、稳妥推进。率先实现区域市场一体化,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

      首先,重点区域市场是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GDP的总和接近全国一半。这些重点区域率先实现市场一体化,能够更好地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其次,重点区域市场辐射带动明显。这些重点区域在交通设施、开放平台、重大展会、重要市场、重点企业等方面优势明显,在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方面辐射作用的比较突出,这些地区率先实现市场一体化,能够更好地带动周边地区形成统一大市场。第三,重点区域创新引领作用突出。长三角等区域是我国创新高地,在统一大市场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不少创新示范措施。例如,长三角成立了自由贸易试验区联盟,共同打造制度创新试验田,形成了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有力促进了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

      商务部高度重视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立足商务工作“三个重要”定位,推动长三角等区域市场一体化,以点带面促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一是构建一体化机制,促进区域商务协同深化。此前,长江中游湘鄂赣商务部门已经签署了《长江中游三省畅通商品流通合作协议》,川渝商务主管部门也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今天,长三角地区签署了商务发展合作协议。下一步,我们将指导各地认真落实合作协议,加快推动京津冀健全合作机制、粤港澳大湾区提升一体化水平。

      二是深化规则制度衔接,促进区域要素顺畅流动。目前,粤港澳探索规则衔接已取得初步成效,形成了第一批20个粤港澳大湾区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典型案例。下一步,商务部将推动各区域进一步完善规则制度,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促进市场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

      三是推动商贸设施互联互通,促进区域流通提质增效。京津冀已推动出台冷链物流储运销区域标准,形成区域互认互通共享机制。苏浙皖正在筹建物流标准化联盟,进一步深化长三角物流合作。下一步,商务部将聚焦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商贸流通创新发展、物流标准化数字化建设等工作,推动区域商业基础设施进一步互联互通。

      四是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粤港澳、长三角等地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在区域内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下一步,商务部将以线上线下融合、内外贸融合为重点,加快商贸数字化发展,以数字赋能加速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谢谢。

      【东方卫视记者】:长三角地区大规模国际港口较多,航线网络发达,腹地市场规模较大,长三角区域口岸之间的数字化合作是区域市场一体化的重要内容。请问上海在进一步推动长三角通关一体化上取得了哪些成效,以及下一步的具体举措?

      【朱民】:感谢你的提问。

      优化贸易便利化是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的重要任务,随着贸易数字化转型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为更高水平贸易便利化提供空间和可能。2015年,上海市率先启动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跨区申报功能建设。2020年6月,三省一市签订《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合作共建协议》,标志着长三角通关一体化迈出新步伐。

      近年来,在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长三角通关一体化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一是上线了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专区。这个专区不仅具有货物报关、申报功能,还有货物的物流查询功能,通过这个“单一窗口”可以查询货物的运输状态,以及到达时间等相关信息,形成了“通关+物流”的服务。二是实现长三角地区网上业务的协同办理。上线了一系列以项目化为支撑的功能,包括跨区域数据看板、保税燃油跨关区加注、沿海空箱调运等。三是深化“单一窗口”的功能合作共建。与浙江、江苏“单一窗口”试点基于工单的互转。四是探索长三角企业跨境通关。2023年6月,签署《沪-新国际贸易便利化措施长三角共享合作协议》,为企业提供“一次申报、多边通关”的数字化服务。

      长三角通关一体化的实践对促进区域贸易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一是服务全国四分之一货物贸易量。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支撑全国超1/4贸易量的数据处理,是全球数据处理规模最大的地方单一窗口。二是推动跨境贸易异地申报。今年上半年长三角货源占上海口岸近8成,跨境贸易异地申报等服务为长三角区域货物进出口提供贸易便利服务。三是助力营商环境优化。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高度评价“单一窗口”在压缩跨境贸易时间和成本中的作用,并推介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的做法。

      下一步,我们将携手苏浙皖三省各扬所长,推动长三角通关一体化向纵深发展。一是探索试点特色功能融合。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归集了大量的货物申报和物流数据,基于这些可信数据可以为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服务。为积极顺应贸易发展新趋势,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还将探索为长三角区域企业提供碳足迹追踪和碳排放测算。二是推进跨境通关互助。依托“沪新理事会”相关合作成果,在长三角区域内加快形成长三角-新加坡通关服务机制及标准。谢谢。

      【上海证券报记者】:今年浙江省提出打造三个“一号工程”,在此背景下,浙江如何将“一号工程”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有机融合起来?能否举例说明?

      【朱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工作,早在浙江工作期间,就将“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纳入“八八战略”,形象而深刻地提出了“地瓜理论”。20年来,我们遵循“地瓜理论”指引,推动产品出口到资本出海、海外设厂到建设境外园区,促进浙江经济与全球经济水乳交融,形成了富有特色“地瓜经济”。今年,浙江把“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作为“一号开放工程”就是要进一步巩固开放先导地位,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不断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打造更具韧性、更具活力、更具竞争力的“地瓜经济”。

      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推动长三角地区协同大开放,把“一号开放工程”与高质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以更大的力度推动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依托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机制,深化制定创新合作,常态化开展浙沪跨港区供油,深化长三角大宗商品期现一体化交易市场建设。以更大的力度推动长三角开发区合作,深化海宁漕河泾、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合作园等跨省合作园区建设,通过“飞地”设立、合作开发、人员交流等方式,强化省内开发区与沪苏皖开发区合作。以更大力度打造高能级展会平台,精心组织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共同扩大长三角进口市场规模,同时,诚邀沪苏皖的地方政府、企业代表参加我省举办的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字贸易高地。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是国内大循环的基础骨架,也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有力依托,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请问江苏在推动商贸流通体系共享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吴海云】: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

      提问的非常好,真是基于您刚才说的商贸流通体系的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江苏一直非常重视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近年来,我省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建设具有江苏特色的网络健全、主体多元、开放创新、绿色高效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2023年1-7月,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5万亿元,同比增长9.1%,增幅好于全国1.8个百分点,为稳定全国消费市场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我省将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培育壮大现代商贸流通企业,共同推动长三角地区商贸流通体系融合发展。一是完善流通基础规划布局。支持南京、苏州、徐州、无锡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创促建,提升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品质消费能级。推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示范创建区建设,激励有基础的区县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改革探路。发挥全国示范智慧商圈——南京新街口商圈的带动作用,引导都市圈内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城市商圈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认定省级示范步行街,提高步行街品牌集聚度、消费便利度、市场繁荣度,发挥步行街商旅文消费虹吸效应。二是提升市场主体竞争力。推动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商贸流通专项),引导企业聚焦商贸流通提质增效开拓创新,推动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等在长三角地区互认互通。完善重点零售企业联系制度,提升重点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示范带动力,引导企业在区域内梯次布局实体门店。联动区域内兄弟省市举办老字号嘉年华、博览会等活动,继续擦亮“中华老字号”金字招牌。举办“苏新消费”四季主题购物节系列消费促进活动,促进区域消费市场优势互补。三是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发挥我省在长三角经济圈的外贸优势,围绕“两个市场顺滑切换、内贸外贸融合发展”,推动内外贸高效运行、深度融合、相互促进。全面推进内外贸一体化试点,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若干措施》,加强改革创新驱动、产品对标驱动、渠道对接驱动、主体引领驱动、数字赋能驱动、服务优化驱动,联动长三角兄弟省市探索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等方面的互通衔接,进一步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谢谢。

    【国际商报记者】:安徽作为长三角重要组成部分,在借助沪苏浙开放平台,推进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对外开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工作有哪些考虑?

    【黄英】: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长三角是全国外向型经济的代表区域。2023年以来,在商务部的精心指导下,安徽商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个关键,与沪苏浙在共同打造开放平台方面深化合作,全力推动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贸试验区合作有力有效。与沪苏浙共建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那么在联盟内我们也取得了很多的长足的一些进展。合肥片区“长三角环境科技产业协同创新模式”等5项成果入选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案例;合肥港-洋山港“联动接卸”监管模式正式落地;探索建立长三角协同授信机制,推动信贷资源在长三角地区更好畅通流动和高效配置。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162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21项为全国首创,6项在全国复制推广,7项入选《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报告(2023)》创新案例。二是重大展会举办有声有色。第五届进博会安徽累计成交21.97亿美元、同比增长6.5%、高于全国2.6个百分点,荣获进博会五周年“突出贡献奖”;积极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推动“虹桥品汇”在黄山、阜阳、蚌埠、合肥建立分中心。去年的世界制造业大会深化央企、民企、外企、港澳企、台企、侨企等“六百”项目对接活动,也促成了很多的合作项目。三是园区合作共建有质有量。安徽10家国家级经开区与沪苏浙开展园区合作共建。颐海智慧工厂、中钢粉体等11个项目入驻马鞍山青浦工业园,总投资196亿元;池州经开区(上海)双创中心正式运营;上海安亭汽车零部件安庆产业园加快推进。成功举办两届长三角地区园区非公企业党建论坛。

      下一步,我们将在商务部的精心指导下,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加强与沪苏浙商务部门交流合作,深化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盟建设,力争再形成一批制度创新全国首创成果;深化长三角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合作共建,提升长三角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协力办好第六届进博会,举办投资安徽行系列活动;依托长三角开发区协同发展联盟,提质升级产业合作园区。谢谢。

      【澎湃新闻记者】:请问目前商务部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进展如何?

      【周强】:谢谢您的提问。近年来,商务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商务职责、发挥商务优势,努力强市场、畅流通、促开放、优环境,加快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一是强市场,重点领域建设不断强化。国内消费继续恢复。今年以来,商务部出台促进家居消费等政策措施,组织开展了“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3%。加快电子商务提质升级。加速释放跨境电商潜力,有序发展直播电商等新模式新业态,通过电子商务发展促进统一大市场建设。1-7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26.4%。二手车等市场取得突破。推动取消对开展二手车经销不合理限制,推动全面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促进二手车流通规模化、便利化发展。1-7月,全国二手车交易量同比增长14.5%。

      二是畅流通,城乡融合发展不断完善。推动城市商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在北京王府井等23条步行街开展改造提升试点工作,确定12个全国示范智慧商圈、16个全国示范智慧商店,指导80个城市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构建以步行街为引领、智慧商圈为支撑、便民生活圈为基础的城市商业格局。完善县域商业网络体系。在县一级,提升物流配送中心功能,发展共同配送;在乡镇一级,升级改造乡镇商贸中心、集贸市场;在村一级,发展农村新型便民商店,引导电商平台和供应链下沉,建立完善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县域商业网络。

      三是促开放,国内国际双循环进一步畅通。持续扩大外资市场准入。实施《外商投资法》,累计推动500多件外商投资领域法规文件“立改废”,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外资准入限制,全国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从2017年的93项压减至2022 年的 31 项。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推动印发《关于在有条件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试点对接国际高标准推进制度型开放的若干措施》,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进程,促进国内国际市场更好对接。

      四是优环境,市场制度规则更加健全。深入推动内外贸一体化。会同21个单位建立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部际工作机制,组织北京等9个地区开展内外贸一体化试点,在内外贸法律法规、监管体制、经营资质、质量标准、检验检疫、认证认可相衔接等方面积极改革创新。出台《商务领域标准化管理办法》,深入推进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商贸流通专项试点,制订电子合同、生鲜电商等重点领域标准,推动标准与国际接轨,不断完善流通标准体系。谢谢。

      【束珏婷】:感谢几位发布人,感谢各位媒体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后续如果大家还有感兴趣的问题,欢迎与商务部新闻办联系。

       商务视频网:video.mofcom.gov.cn

       主编:吴 冰    采编:周乐